赵江涛, 姚旭飞, 苏洁, 黄玉龙
法源寺文保区毗邻菜市口大街及地铁4号线,区域居民长期受到环境振动影响。本文在对地面及轨道交通影响下法源寺文保区区域振动情况进行现场测试的基础上,对区域振动特征及振动超标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法源寺文保区振动超标(67 dB)区域呈“双驼峰”形式,区域振动超标范围大,主要分布在菜市口大街非机动车道西侧40 m的区域;(2)超标原因主要为,地面及轨道交通量大,两者叠加导致振源强度高,振源距小导致振动衰减程度低,区域整体建筑基础薄弱、隔振性差;(3)浏阳会馆位置为典型的“振动放大区”,振动放大区位置为振中距1.5~3.0倍隧道埋设,这现有研究中地铁振动引起的振动放大区位置(1.0~1.5倍隧道埋设)并不契合,主要原因为地表及交通造成的地表振动频率成分不同,两者的叠加效应明显,凸形地貌的存在改变了原来振动波的传播路径,并对折射波具有放大作用;(4)区域受振动影响最大(78.49 dB)的位置位于距离法源寺后街116 m(地铁里程K6+270)的E4测点位置,主要原因为测试时该位置地铁4号线左右线隧道存在列车交会,地面交通及双地铁列车运营造成的地表振动不断叠加,最终导致该区域振动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