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6-30
  
  • 全选
    |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郑淑芬, 罗周全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439-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缓解城市压力、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努力寻找对策以进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在系统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综合效益,即分析地下空间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要努力的方向,包括建立完善的政策和法规、提高人性化设计水平、建立封闭性循环系统、合理利用矿山采空区、进行大深度开发和保护性开发等,为提高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 饶平平, 李镜培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44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经验及合肥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出发, 阐述了合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分析了合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 结合合肥市工程地质条件及勘察资料, 对地下空间开发中可能遇到的膨胀土、软土等特殊土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借鉴国内其他大城市的地下空间发展与规划经验, 提出了合肥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应注意的地下空间规划、地下空间管理、人防工程以及与已建的地下空间关系等四个问题, 为合肥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理论与试验研究
  • 闫鑫, 龚秋明, 姜厚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449-4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压平衡盾构在隧道施工中,特别在地铁区间隧道施工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土压平衡盾构主要适用于粘性土地层挖,其在砂土地层的掘进过程中通常会遇到掌子面土压平衡难以形成、螺旋出土器无法正常排土、刀盘扭矩过大及刀具磨损过快等一些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使用泡沫等添加剂对土体进行改良,但是目前工程施工现场添加剂的使用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文章首先通过自制的试验室发泡装置生产泡沫,并对泡沫的性能与发泡剂溶液浓度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有效使用泡沫提供依据,并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泡沫对砂土的改良效果,得到适合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优化泡沫掺入比。

  • 杨方勤, 段创峰, 吴华柒, 袁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454-4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饱和软土盾构隧道施工中, 对于刚脱出盾尾的隧道经常会出现局部或整体上浮,隧道直径越大、覆土越浅, 上浮现象越为突出, 表现为隧道错台大、螺栓被剪断乃至轴线偏位,影响到隧道的稳定和施工质量等, 传统抗浮设计未能考虑处于时变特性单液浆中隧道的浮力动态因素, 现行相关设计规范也没有对隧道抗浮设计和施工措施做出明确的规定。文章首先介绍了上海长江隧道抗浮模型试验与结果, 确定了超大直径隧道动态上浮力,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隧道上浮稳定机理, 并建立了盾构隧道上浮计算的理论模型, 据此进行了上海长江隧道抗浮验算, 并提出了相应的抗浮技术措施。

  • 李进军, 王卫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460-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 深基坑工程的承压水问题日益突出, 对于受承压水影响的深基坑工程, 群井抽水试验的作用十分重要。作者结合多个受承压水影响的深基坑工程的群井抽水试验, 总结了群井抽水试验结果对深基坑工程承压水控制的作用, 包括获取较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 确定合理的降压井深度和相关参数; 确定上部隔水层与承压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根据群井试验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监测结果, 预估承压水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 对类似工程设计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 吴 琼, 陈锦剑, 夏小和, 王建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467-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桩周大面积堆载产生的土体变形不仅会引起桩身负摩阻力, 也会使桩基承受较大的侧向荷载。文章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桩侧堆载作用下的被动桩受力性状进行了分析, 并研究了桩顶荷载对被动桩受力变形的影响。在桩侧堆载的作用下, 桩身产生了较大的侧向位移与弯矩, 同时出现负摩阻力和桩身轴力。桩身侧移和桩身轴力随着堆载距离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堆载量的增加而增大。桩侧堆载的被动桩在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桩身二次弯矩,加剧桩身弯曲变形和内力。

  • 孙洪岩, 杨 平, 张彦红, 沈 朗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472-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在建南京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新街口车站施工期地面交通疏解所采用的钢便桥为工程背景,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钢便桥进行结构计算, 在此基础上选取横梁间距、横梁跨径进行受力性能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研究所得结论对地铁车站施工期所采用钢便桥设计、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通过研究表明该种钢桁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以及足够的安全性, 可以作为一种新型临时路面系统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推广使用。

  • 刘 锟, 赵春风, 王建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477-4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桶形基础的承载特性进行模型试验。首先, 采用真空预压的方法制备模型土池, 通过土的物理性试验和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测得土池中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然后, 在确定桶形基础竖向静承载力的基础上进行循环荷载试验, 在不同动静荷载组合作用下观测地基的破坏特性, 记录循环累积变形与循环振次的关系。结果表明, 模型槽内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相差不大, 真空预压制备土池的方法可行; 桶形基础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产生的累积变形与蠕变过程相似; 软土地基桶形基础的循环承载特性与动、静荷载水平有较大的关系, 在其应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动、静荷载作用。

  • 钱劲松, 凌建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481-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路基拓宽工程中新老公路修建历史的差异、沉降变形的特点及其对路面结构的显著影响, 建立了软土地区公路拓宽的平面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 详细分析了老路地基为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两种工况下的力学响应。计算结果表明, 拓宽荷载可致使地基产生显著的二次沉降, 并在老路坡脚处地基内形成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 既有路基顶面的不均匀变形由新建路基的??盆形 逐渐发展为??倒钟形 , 而基层顶面的应力也逐步由压应力发展为拉应力,从而产生路基拓宽工程的特殊损坏模式- 基层顶面弯拉开裂。同时, 新老地基处理的强度差异对拓宽工程性状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上海沪宁高速公路所采用的桩网复合地基, 可充分减少由于拓宽附加荷载引起的二次沉降。

  • 陈 辉, 刘明振, 宋战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487-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土力学途径出发,在三轴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重塑黄土和原状饱和黄土结构性的定量化参数。开展了对重塑、原状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定量化研究。对重塑、原状饱和及重塑饱和黄土进行了大量常规三轴试验。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重塑黄土和原状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变化特征,论证了所建议的重塑黄土及原状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参数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完善了黄土结构性定量化参数。

  • 牛文杰, 叶为民, 陈 宝, 钱丽鑫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492-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核废料深地质处置中,高庙子膨润土作为首选缓冲回填材料,起着阻隔核素迁移的作用。高压密膨润土填充于核废料包装罐与围岩之间,在水化初期和水化后期分别处于自由膨胀和侧限状态。因此,认识其在这两种约束状态下的水力学特性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加深对高庙子膨润土水力学特性的认识,对其分别进行了自由膨胀和侧限状态下的土水特征测定试验、微观结构测定试验和非饱和渗透系数测定试验。最后在以上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约束状态的不同对高庙子膨润土水力学特性的影响。

  • 江美英, 骆亚生, 王瑞瑞, 郭 鸿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498-5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LB??1型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仪, 对陕西杨凌Q3 饱和黄土进行了常规三轴压缩、减压三轴压缩和等p应力路径的各向等压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 探讨和分析了应力路径对饱和黄土孔隙压力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应力路径作用下, 饱和黄土的孔隙压力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大而不断增大; 当土体的轴向应变较小时, 孔隙压力基本上不受初始固结围压的影响, 而当轴向应变超过5% 之后, 饱和黄土所受的初始固结围压越大, 主应力差越大, 其孔隙压力也会越大。

  • 申春妮, 方祥位, 陈正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03-5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非饱和重塑Q2 黄土进行了3种应力路径的三轴试验,即控制吸力的各向同性压缩试验、控制净平均应力的三轴收缩试验和同时控制吸力与净室压力的三轴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非饱和重塑Q2 黄土的变形、强度、屈服和水量变化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应力路径对非饱和重塑Q2 黄土的变形和水量变化有一定影响。各向同性压缩屈服特性可用非饱和土Barcelona模型的LC屈服线描述;三轴收缩试验的屈服吸力随着净平均应力增大有减小的趋势,但减小幅度不大,可近似用非饱和土Barcelona模型的SI屈服线描述。三轴排水剪切试验应力2应变性状表现出应变硬化的特征,可用双曲线描述;非饱和重塑Q2 黄土的凝聚力随吸力线性增加,内摩擦角随吸力的变化较小,可以认为是一常数;水量变化与吸力、净平均应力和偏应力有关。

  • 张玉军, 张维庆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09-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CO2 地层注入过程中岩体中发生的热- 流- 固耦合现象, 笔者借用R.Leiw s等建立的可变形孔隙介质中非等温空气流和水流模型, 但在其水连续性方程中加入了温度梯度引起的水分扩散项, 研制出相应的热-水-气-应力耦合二维弹塑性有限元程序。针对一个假定的CO2 深部地质埋置库模型, 在一定的CO2 注入速率和注入时间条件下进行了热-水-气-应力耦合数值模拟, 考察了岩体中的位移、应力、气体流速、孔隙压力和温度的分布与变化。结果显示, CO2 的注入对围岩中的位移和应力影响强烈。

  • 设计、施工、监测
  • 杨晓杰, 刘冬明, 张 帆, 张保童, 黄新生, 韩巧云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16-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铁明挖法施工有时不可避免的要以较近的距离从高楼大厦的地基临域内穿过,这将增大明挖法设计和施工的难度, 因此基坑支护成为地铁隧道建设中的工程难题之一。文章以北京地铁十号线区间明挖法施工段为工程背景, 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模拟地铁隧道基坑开挖的各施工步序, 分析了围护结构和基坑周边地表的变形规律以及围护桩参数(桩长、桩径)的变化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最后就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为北京地铁十号线明挖法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于其他同类工程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叶 英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21-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系统USP, 它利用地震波角度偏移技术, 采用空间多分量、多波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它具有三维空间排布、多达256通道的数据采集; 通过对三维数据结构的一系列处理分析形成三维空间地震波的各种图形图像, 最终能探测灾害体的位置与形状参数, 从而实现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前方地质情况的判译、预报。文中结合108国道南村隧道施工多次范围重叠预报说明该方法的预报效果, 并进行开挖跟踪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 石志龙, 徐 超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26-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奥法施工的核心思想是把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支护体系,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要素。作者以亚婆髻隧道为例, 主要论述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及锚杆轴力等监控量测项目。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 围岩变形量的大小与围岩质量及开挖方式密切有关; 对于分台阶开挖方式, 在下台阶开挖时, 围岩变形较大; 软岩中, 锚杆轴力沿杆长的最大值出现在靠中间点的位置。根据围岩稳定状态来确定二衬施作时机, 保障了施工安全, 同时也可为分析研究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 岳树桥, 周质炎, 彭芳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32-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参考欧洲和日本盾构隧道装配式衬砌快速连接件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对环缝插入式快速连接件的安装和承载机理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连接件极限承载力公式, 并在此基础上对环缝连接件的预紧力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 对连接件的容差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对策。分析表明, 环缝插入式快速连接件的安装过程和承载性能科学可靠, 连接件的尺寸、材料、摩擦面特性及承载方式是影响连接件抗拉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 借助于盾构千斤顶的反推力以及环缝受压衬垫的弹性, 可以实现接头面预紧力的施加, 但预紧力的大小难以精确量化。

  • 胡向东, 龙良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37-5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海底故障盾构修复施工中, 在盾构切口前方采用双排冻结管和盾构两侧的辅助冻结管进行垂直局部冻结加固土体, 使盾构前方形成罩形冻土帷幕, 将切口端的漏水通道冻结封闭, 为隧道清泥排水和盾构修复提供保障。考虑到海水含盐具有冻土帷幕厚度减小、冻土强度下降等对冻结的不利影响, 对冻结方案进行了专门设计与冻结及施工过程的实测研究。通过对冻土温度监测数据的计算和分析, 表明罩形冻土帷幕在海底盾构修复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验证了该冻结方案在海底盾构隧道修复中的可行性。

  • 孙林锋, 朱维申, 张乾兵, 马庆松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43-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 许多已建或在建的水电站地下洞群工程中经常发现洞室高边墙有陡倾角脆性劈裂带或大裂缝。为了探究大型地下厂房边墙裂缝带的分布情况、发育程度和形成原因,作者以瀑布沟工程地下厂房群为研究对象, 在4号母线洞两侧的岩柱打了四个贯穿于主厂房与主变室的观测钻孔, 采用钻孔电视成像仪和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进行观测, 得到主厂房下游边墙的裂缝分布状况。观测结果表明, 大角度裂隙带的较密集部位, 主要出现在距主厂房下游边墙约10m-15m 和30m-35m 范围之间的岩柱内,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条数逐渐在增多。

  • 袁正如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48-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地下室的结构中,外墙是其中重要的结构构件,其设计的合理正确以否,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和结构安全。通过对作用在地下室外墙上的荷载分析,明确了作用在外墙上荷载及其组合,在设计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单向板或双向板结构计算简图,指出了普通地下室与人防地下室外墙存在荷载组合、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等方面的区别,提出了可通过材料选择、施工及设计等综合措施来控制外墙裂缝,并阐述了外墙设计中的其它注意事项。

  • 韩荣荣, 张建海, 张 肖, 蒋 锋, 李 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52-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巨大, 其中主厂房、尾调室跨度分别达到28. 4 m和25m。通过引进洞周松弛系数函数, 提出了新的地下洞室围岩参数反演的计算思路和方法。根据右岸施工现场第1-7级监测数据, 对右岸典型剖面的监测资料进行了跟踪反馈及后期开挖预测预报分析, 结果表明提出的自动反馈和预测系统可以综合分析现场多点位移计测值, 有效实现洞周松弛圈模拟并进行洞周变位和塑性区分布的预测, 为实际工程开挖加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现有开挖与支护条件下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整体稳定性良好, 加固处理措施有效。

  • 周小飞, 武 科, 马明月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59-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隧道施工特别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面临着很多地质灾害问题, 如岩溶地段的突水突泥、断层破碎带的塌方等, 为了避免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 开展岩溶隧道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 对于公路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针对湖北大广南高速公路建设中紫荆山隧道实际工程, 阐述了紫荆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论述了隧道监控量测管理与分析方法, 总结了隧道涌水段施工管理、防排水措施和安全应急预案等施工技术, 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王建秀, 郭太平, 吴林高, 朱雁飞, 唐益群, 杨 坪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64-5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深基坑涉及承压水控制与降水引起的环境保护问题。特别是在建筑密集区, 如何控制基坑降水引发的沉降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第三类深基坑降水中, 将墙??井作用划分为4种模式: 完全内包型、平齐型、部分内包型和完全外露型。基于墙??井作用改变水流方向、增加渗流路径和减小过水断面, 利用地层渗透各向异性实现水位和沉降的控制。上海地铁9号线宜山路车站深基坑降水工程实践表明, 采用墙??井第一模式控制坑外水位和地面沉降是可行的, 可以作为类似深基坑降水工程的参考依据。

  • 刘爱华, 黎 鸿, 罗荣武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71-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软土深基坑的土体开挖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土方工程, 它直接关系到基坑工程的安全和建设成本。软土分布广, 厚度大, 埋藏浅, 强度低, 给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为了对开挖引起土中应力场、应变场的变化, 特别是流变性较大的软土地层的位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避免软土深基坑工程施工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 从时空优化角度出发, 采用时空效应理论中的分区间、分时段等有效措施控制和减小土体可能产生的最大位移,确保工程安全。工程应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充分考虑因土体开挖导致的基坑位移与工程所处空间位置以及所在的施工时段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软土深基坑工程施工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程泽海, 徐 珂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77-5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托板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分析中, 托板桩桩身中性点位置是计算桩侧负摩阻力和下拉荷载的关键。采用有限元分析了托板尺寸、桩间距、填土厚度和桩端土层刚度等对中性点位置的影响, 研究表明, 托板桩桩身中性点深度不同于常规桩, 中性点位置受托板尺寸和桩端土的刚度的影响显著, 而受填土高度和桩间距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对一具体工程进行数值模拟, 计算结果(中性点的深度为0. 33L)与实测值(中性点的深度为0. 36L)相符合。

  • 吴江斌, 王卫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82-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面积填土对桩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负摩擦和侧向受荷的综合效应。以南京世茂外滩新城大面积高填土为背景工程,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填土作用下单桩的变形与受力性状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就本工程填土对结构和桩的影响进行了整体平面有限元分析。提出了结构架空后填土、路堤桩地基处理、利用基坑围护桩隔离、增加边桩刚度、采用轻质堆填材料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技术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 姜 玲, 汪中卫, 王旭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88-5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W inker地基模型,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管土相互作用模型, 以最大土体侧移为输入条件, 管线本身的弯曲应变和接头转角为衡量指标, 分析了管径, 土体密度, 管线接头相对刚度等因素对开挖扰动下管线变形的影响, 建立了管线变形和最大土体侧移之间的直接联系, 并将这种联系结合管线安全标准绘制成图直观地评价管线的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 管段弯曲应变和接头转角具有反相关性; 小管径管线的安全性主要受弯曲应变控制, 大管径管线主要受接头转角控制; 同时增加接头刚度可以减少管线接头处的破坏。

  • 方 奇, 冯永刚, 张凤勇, 柴维霞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595-6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武汉鄂钢旋流沉淀池深36. 5m, 直径26m, 在其基坑开挖范围内同时存在土层和岩层, 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分层逆作的内衬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 地下连续墙仅在土层中设置, 而内衬墙分六层逆作在土层和岩层中设置。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该基坑工程分别模拟了采用内衬墙分层逆作法和不采用内衬墙两种情况下的地下连续墙以及围岩的内力和变形, 对比分析了内衬墙分层逆作法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分析结果, 内衬墙具有限制地下连续墙和围岩体变形以及减小连续墙环向压应力的作用; 内衬墙的作用与地下连续墙的侧向变形有关, 当地下连续墙侧向变形较小时, 内衬墙的作用有限。基于此, 作者提出了对传统内衬墙逆作法施工工法优化的建议。

  • 崔 健, 杨石飞, 蔡 菲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602-6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监测工程普遍采用常规的电子表格管理, 往往由于占地大, 监测周期长, 监测项目多, 监测频率密, 需要管理、维护和处理大量的监测数据, 效率低, 数据成果利用率低。文章提出的地理信息监测系统( GM IS), 能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的处理能力, 涵盖了三维坐标和时间坐标, 应用该技术进行监测数据的实时存储、管理、监测报表的自动生成以及空间分析等, 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为及时掌握施工情况和指导施工,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防灾与环境
  • 陈林杰, 梁 波, 林旺春, 吴连波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606-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现有隧道施工中出现的灾害, 包括常见的地质灾害及人为施工灾害, 利用较为成熟的数据库软件和软件工程技术, 开发了隧道施工灾害处治系统软件。可视化应用程序系统对隧道施工灾害的动态管理提供了信息平台。系统软件主要由项目信息管理子系统、灾害信息子系统、评估判断子系统构成, 集围岩地质信息、设计施工信息、量测信息、灾害等级评估、灾害处治等功能于一体, 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与计算精度, 操作简便。文章以依托工程白云隧道为例来体现软件应用功能的实现。

  • 娄 厦, 刘曙光, 钟桂辉, 勾鸿量, 诸宇迪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61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缓解地表交通压力, 越来越多的城市利用地下空间修建交通设施, 如地铁、隧道、地下车库等, 这不仅扩大了土地利用维度, 还可以带动商业的发展。然而由于自身结构等特殊性, 地下空间防洪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作者结合国内外地下交通设施建设情况以及以往的洪水灾害, 对上海轨道交通线路中三条主要地下路线进行实地考察, 调查了各出入口的外观形式、楼梯构造、落水槽和防汛墙板等防洪设施, 并针对现存不足, 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 徐中华, 王卫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619-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其设计已由传统的强度控制转变为变形控制, 变形控制的关键之一是确定合理的变形控制指标。文章提出了根据基坑周围环境对附加变形的承受能力和根据大量基坑工程统计资料确定深基坑变形控制指标的两种方法。在介绍了基坑周围建筑物对附加变形的承载能力的基础上, 提出了据之确定基坑工程变形控制指标的方法和流程。然后在提出了基坑环境保护等级概念的基础上, 将基坑环境保护等级分为三级, 根据上海地区大量基坑工程的统计资料, 确定了各环境保护等级基坑的变形设计控制指标。

  • 杨更社, 奚家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627-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冻结法是有效穿越不稳定的厚表土层或软岩层的特殊施工方法。我国是世界上用冻结法施工穿过表土层最厚的国家之一, 已成为世界上应用冻结法施工最多的国家。但在看到我国在冻结法施工取得进展的同时, 也应该看到我国在冻结法设计的理论研究、施工方面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对国内煤矿立井冻结法施工设计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并对煤矿立井冻结设计理论研究进行了展望分析。

  • 李胜伟, 王铁行, 苏立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636-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均质和层状黄土地基为例就条形荷载下地基沉降的基础尺寸效应问题进行计算研究。在基底压力不变情况下, 地基沉降量随着基础宽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 但随着基础宽度的增加, 沉降增量逐渐减小。对上硬下软双层地基, 在基底压力和基础宽度一定情况下,基础宽度取值越小, 上层厚度变化引起的沉降差异越小, 基础宽度越大, 宽度增量导致的沉降增量越小。对于上部荷载恒定的条形基础, 地基沉降量随着基础宽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 在基础宽度一定情况下, 基础宽度取值越小, 双层地基上层厚度变化引起的沉降差异越大, 基础宽度较小时地基沉降对其宽度变化较敏感。对于小尺寸基础, 采用增大基础宽度减小地基沉降的方法是有效的, 但对于大尺寸基础, 则不宜采用增大基础宽度减小地基沉降的方法。

  • 吴锋波, 金 淮, 尚彦军, 马雪梅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640-6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轨道交通周边环境安全是工程建设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对工程环境风险内涵进行研究, 并给出具体的定义。根据工程周边环境对象的特点, 研究其重要程度和安全特性, 划分其重要性等级和安全性等级。结合施工对工程环境风险影响程度的预测和评价, 对工程环境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估, 判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确定其工程环境风险等级, 为控制指标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 研究了施工过程中和工后的环境风险评估工作, 提出了一套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风险的新评估体系。

  • 丁娜娜, 严东晋, 徐 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645-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建筑物外部一定距离上设置防爆墙, 能对汽车炸弹爆炸冲击波和碎片起到有效的防护, 消除爆炸冲击波对建筑物及内部人员的破坏杀伤作用。应用Ls??Dyna程序, 模拟分析了爆炸冲击波在设置悬臂式防爆墙的三维流场中的传播情况, 并与不设置防爆墙的三维流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得到了防爆墙后爆炸冲击波的超压衰减率。针对一重要建筑物, 作者应用所得结果分析了拟构筑的防爆墙的消波作用和建筑物的安全。文中所用方法和成果可供防爆墙设计时应用参考。

  • 侯世伟, 杜修力, 李立云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650-6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土坡稳定分析的经典极限平衡法中, 一般先假设土坡的最危险滑裂面形状, 然后利用不同的搜索方法寻求最优解。作者认为, 基于经典极限平衡理论的边坡滑裂面是由土条底部的直线段相连构成的任意形状滑裂面; 定义土条底部的纵轴坐标或者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搜索变量, 采用经验遗传??单纯形算法搜索其最优解, 进行了土钉加固土质边坡的稳定性验算, 与圆弧滑裂面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作者的方法合理可行。

  • 肖世国, 欧 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3): 65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在两个实际受力阶段坡体与地梁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不同, 硬质岩体边坡预应力锚索地梁上的坡体压力应分为锚索张拉阶段和工作阶段分别分析, 提出在锚索张拉阶段可利用弹性半无限体理论近似分析地梁下的坡体压力, 而在工作阶段则可用极限平衡法近似解析地梁下的坡体压力, 分别推导了具体的简化计算公式, 得到了两阶段预应力锚索地梁下坡体压力的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实例计算结果表明, 对于两阶段分别提出的简化分析方法是较为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