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2-20
  
  • 全选
    |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唐焱, 杨伟洪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模的发展和提高。地下空间的特殊性质使土地利用由二维平面转为三维立体,同时也将不动产估价的客体扩大到地表上下空间,在客观上要求丰富对城市土地价格评估,使土地价值更加明确。因而近年来地下空间估价已成为学者们探讨的热点。本文拟从立体地价与土地利用、空间权属确定、地下空间估价应用等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土地出让与立体地价评估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 张平, 陈志龙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9-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停车需求与供给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决定的矛盾体。供给应既满足需求,又作用于需求,需求是供应的基础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不同区域同类用地性质、同类区域不同用地性质、同类建筑物不同区域、同类建筑物不同功能等四个方面研究,分别对建筑物区位、土地利用性质、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进行了地下停车需求比例单元划分,从而实现不同用地单元的地下停车供需平衡。以深圳地下停车规划为例,验证了地下停车需求比例的可行性。
  • 理论与实验研究
  • 边加敏, 王保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是当前土力学中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由于非饱和土强度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此如何准确地确定非饱和土强度较为困难,目前研究的方法也较多。非饱和土与饱和土强度的本质区别在于含水量的不同,将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公式运用于非饱和土计算当中对确定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用含水量确定非饱和土抗剪强度计算公式中的各参数,从而确定非饱和土的强度,对现实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苗强强, 陈正汉, 张磊, 钱尼贵, 张俊豪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2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3种应力路径的三轴试验,即同时控制吸力和净围压的12个三轴排水剪切试验、控制净平均应力的3个三轴收缩试验和控制吸力的3个各向同性压缩试验。对非饱和含黏砂土的强度、变形、屈服和水量变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相同干密度,相同净围压作用下,吸力越大试样的剪切强度越大,剪胀性越强,应力应变曲线逐渐由应变硬化型向应变软化型转变;控制净平均应力时试样随吸力增大而屈服,不同净平均应力对应的吸力屈服点可以看作是一常数;控制吸力的各向等压的三轴试验随净平均应力的增大,不同吸力对应的屈服点的屈服强度逐渐增强。
  • 黄伟, 马芹永, 袁文华, 袁璞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28-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深部岩巷支护特征,对锚喷支护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结合皖北某矿西翼胶带机斜巷巷道实际情况,采用数值计算软件,对深部围岩巷道不同支护方式下围岩变形及其破坏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对锚喷支护和喷射混凝土两种支护方式下围岩的应力、位移及塑性区的变化情况等进行系统地对比分析,同时对锚喷支护中改变锚杆间距进行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岩巷锚喷支护显著提高了围岩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有效地控制了深部围岩巷道的变形和稳定。
  • 李杨秋, 辛亚辉, 唐秋元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3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裙房及拟建超高层塔楼附近有隧道通过,该隧道在平面位置上与塔楼相邻,并从裙房下部穿越,空间关系复杂。本文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通过围岩的位移场、应力场、塑性区分布及变化情况分析三者的相互影响程度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修建裙房后开挖隧道,相互影响小,塔楼修建对隧道影响大,为确保安全,需增大塔楼与隧道两者水平距离。本文分别对7.5 m、11 m、14 m三种不同水平距离进行建模分析,得出了隧道距离塔楼的最小水平距离大于14 m,两者相互影响程度较小的结论。可为以后类似工程问题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 卢小雨, 华心祝, 赵明强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支架—围岩整体力学模型,将直接顶的左边界可简化为固定边界,右边与采空区冒落矸石接触,简化为破碎矸石作用于直接顶的横向阻力,上边界为老顶施加给定变形的边界,给出的是位移边界条件,而下边界受支架支撑作用,给出的是应力边界条件。根据沿空留巷围岩的变形特点,可将直接顶视为可变形体,利用能量变分理论求解巷道顶板下沉变形问题,进而探讨了顶板下沉量与巷内支护阻力、巷道宽度、直接顶厚度及直接顶弹性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 周玉, 宋宏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为手段分析了典型的隧道开挖方位对地面房屋结构的应力、位移和破坏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隧道从房屋正下方穿过时对房屋变形影响最大,最易发生破坏。其中,高应力区分布规律为:从正下方穿越时呈“八”加“一”字形;从左下穿过时呈“Δ”字形;从右下穿过时呈“U”字形。另外,房屋水平变形区与破坏区关系密切,隧道位置造成的房屋最大水平变形量由大到小排列是:正下方>左下方>右下方。此外,模拟结果显示地层注浆和加强隧道支护能显著减小隧道建设对房屋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 付晓东, 盛谦, 张勇慧, 李红旭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4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地质勘查资料,首先运用赤平极射投影方法定性评价了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安装间的稳定性,表明其边墙、端墙和顶拱存在局部失稳问题;然后利用块体理论,将块体分为定位块体、半定位块体与随机块体,仅考虑由三组结构面与开挖面形成的楔形块体,对安装间中存在的三大类块体进行了定量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安装间顶拱部位可能发育很大的定位块体、半定位块体和随机块体,且均从顶拱直接坠落,所有安全系数小于2的半定位块体和随机块体均分布在顶拱。
  • 王铁行, 罗扬, 任海波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实际工程管沟漏水的情况,考虑黄土地基土体初始含水量、孔隙比、管沟内积水压力等因素影响,给出了二维非饱和黄土地基管沟入渗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并编制软件对管沟渗水下的黄土地基水分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土体孔隙比越大,初始含水量越大,入渗速度越快,地基增湿区域越大,但随着增湿区域的增大,入渗水量扩散作用增强,饱和区域反而减小。土体孔隙比越小,初始含水量越小,入渗速度越慢,地基增湿区域越小,显示了低饱和密实土体较强的阻水作用,水分难以下渗,主要集中于管沟周围,水分扩散作用较弱,饱和区域反而大。随着时间的增长,入渗增湿范围增加。但当地沟水与地下水连通后,由于入渗通道的形成,地沟水能够更快的进入地下,则增湿范围反而减小。管沟中积水压力的大小对黄土地基水分入渗影响很大,压力越大,入渗越快,增湿范围越大。
  • 肖立, 张庆贺, 赵天石, 杨俊龙, 杨光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59-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系统研制同步注浆浆液的方法,通过室内和现场注浆配比试验,得出一种充填性好、可注性好、保水性好、早期强度高的单液惰性浆,并给出了浆液的具体配比。该浆液在上海市西藏南路越江隧道工程中得到了使用和改进,监测资料证明该浆液在减少地面沉降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工程特性。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注浆参数的调整对地表位移的影响,由数值计算的结果可知,盾构同步注浆浆液的弹性模量、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增大都会使地层位移减小,对于控制地表沉降的效果而言,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增大较浆液弹性模量的增大明显。
  • 孙阳, 沈水龙, 关战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6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水平旋喷加固地铁盾构进出洞口的效果,给设计、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对上海某地铁盾构进出洞口水平旋喷加固工程,利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三种加固工况分析了土体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地表和加固体的变形规律,并对各工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盾构进出洞口较为经济、合理的水平旋喷加固范围。另外,还对加固体参数变化引起的地表位移、洞圈加固体位移以及安全系数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
  • 袁广祥, 赵海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7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属矿山地表岩移受许多因素综合影响,从而导致开采过程中引起的岩移变化表现出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灰色系统的GM(1,1)模型是一种预测模型,包括数列预测、灾变预测、拓扑预测。矿区地表岩移的实测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检验和残差修正,可得到符合该时间序列数据的GM(1,1)预测模型。以某金属矿区最大沉降GPS监测点为例,计算模型参数,建立相应的灰色微分方程模型,并对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对比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发现该模型误差小、精度高,可用其对该地区未来地表岩移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
  • 黄林伟, 刘新荣, 杨桦, 杜国平, 钟祖良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77-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软岩隧道各种支护方法及其机理的理论分析,本文结合重庆某高速公路软岩隧道,采用有限差分法(FLAC2D)分别建立了五种支护方案的平面计算模型,针对五种支护方案的计算结果深入分析在不同支护条件下隧道周边围岩的位移场、应力场,并探讨各种支护方法的支护效应,得出了锚杆注浆喷射混凝土能有效控制拱顶沉降和拱腰收敛,及时回填仰拱能有效控制底板隆起及抑制仰拱和墙脚塑性区开展的结论,探讨结论可为同类隧道的开挖支护提供参考。
  • 吕瑞琪, 许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8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ADINA软件建立了热采井井筒热应力耦合的瞬态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最大热应力发生在套管内壁,且超过了N80套管的热弹性屈服极限;由于套管材料的膨胀系数大于水泥环的膨胀系数,在注汽过程中水泥环限制了套管的热膨胀,从而在套管外壁也产的较大的热应力。焖井结束后,套管上会积累较高的残余应力。该分析为提出合理的热采井套管损坏预防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设计、施工、监测
  • 朱艳峰, 吴亚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87-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通风不畅,深埋长隧道中高速列车能耗与空调及隧道中各种电力设备所散发产生的大量热量不能及时排出,会造成隧道内环境温度的持续上升。本文应用三维可压缩流体流动理论,针对列车横截面积与隧道横截面积比值阻塞比的不同,对长隧道内运行的高速列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车头车尾的压差阻力,车身表面的摩擦阻力及列车克服全部阻力高速运行所需能耗产生的热量,结合列车辅助设备发热,并考虑隧道与围岩之间的热传递,合理预测了不同阻塞比下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隧道内温度升高以及隧道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为深埋特长高速铁路隧道的设计与通风提供有益的参考。
  • 胡云华, 郭小红, 覃正刚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93-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南京市纬三路长江隧道工程明挖段抗浮设计典型节段为背景,建立了考虑抗拔桩作用的隧道主体结构三维板壳-弹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计算原理、计算参数选取原则及荷载确定方法,并论证了模型用于实际工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抗拔桩作用效果的初步讨论,将抗拔桩等效为大刚度的非线性拉压弹簧以体现其对主体结构的约束支承效果。最后进行计算分析并研究了抗拔桩对主体结构受力及变形特征的影响和抗拔桩的轴力分布规律。
  • 杨子松, 彭芳乐, 谭勇, 张正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99-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隧道中间风井基坑通常在隧道穿越前施工完毕,盾构机穿越风井之后完成风井剩余结构。此方法导致风井基坑开挖深度深,盾构需在较短范围内完成进出洞工序各一次,工期及造价损失严重,风险也比较高。本文介绍了一种风井吊筑法施工工艺:隧道从较浅风井基坑下部快速穿越,从风井基坑底部往下逆筑开挖风口至隧道结构,逆筑期间不予降水。本文还将解决此工法运用中碰到的问题,特别是盾构近距离下穿基坑时的施工参数设定及开挖对已建隧道的变形控制问题。
  • 武科, 马明月, 李术才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06-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需要选择适宜的综合物探技术,并发挥其高效、经济等技术优势,提高地质勘查精度,为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重要支撑。结合湖北省大广南高速公路紫荆山隧道施工过程,开展综合物探技术现场研究,依据不同地段地质情况,选择适宜的综合物探技术,清晰揭示了该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不良地质体,极大地降低了隧道建设中的事故隐患,对类似情况隧道工程具有重要示范和指导意义。
  • 周晓军, 王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12-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纳溪至成都天然气输送管道工程泸州长江隧道穿越泥岩和砂质泥岩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输气管道隧道断面小、斜巷坡度大、风险高和建设工期紧的特点,着重开展了小断面水底输气管道隧道的设计与快速施工技术研究。针对泸州长江隧道的结构设计特点和围岩地质状况,研究和采用了“明暗结合,超前探水,控制爆破,喷锚衬砌”的施工总原则。通过工程实践不仅保障了长江隧道的安全施工,同时也解决了因隧道断面狭小而影响施工进度的技术难题,所获得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小断面越江输气管道隧道的设计与快速施工提供借鉴。
  • 田海洋, 季倩倩, 陆雅萍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21-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沿江、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盾构隧道工程项目朝着大型化、综合化、复杂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大型越江跨海盾构隧道工程不断涌现,安全控制、环境影响控制和工期控制等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如何在长距离施工中保证大直径越江跨海隧道轴线精度成为施工关键,本文以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同级别盾构机一次性掘进距离最长的盾构隧道-上海长江隧道工程为例,详细阐述高精度管片制作拼装、贯通测量及盾构姿态控制等隧道轴线精度控制的关键技术,并形成相应的三维轴线控制技术,为日后攻克更大、更长盾构隧道轴线控制给予借鉴意义。
  • 包德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27-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及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在工程中有时不可避免地产生近距离交叠隧道。对于这种型式的隧道,新建隧道是在既有隧道完成之后修建的,新建隧道的施工势必影响既有隧道结构的受力状态,引起既有隧道变形。本文应用ANSYS有限元程序采用三维弹塑性数值计算方法对某新建铁路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揭示了既有隧道结构受力及位移随新建隧道施工推进的变化规律,可为今后此类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 温兆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33-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桩的水平位移值易量测且结果可靠,因而可根据桩的实测位移值,运用位移反演分析方法对桩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本文对桩的最终位移的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而后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找到了相应的函数,使位移反演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最小。通过对该函数的求解,得出了桩身各截面的水平位移、转角、弯矩和剪力等内力。最后将该方法运用于实例中,计算结果表明:反演值和“实测值”吻合程度较好,说明该方法作为桩的受力分析的理论方法是可行、可靠的。
  • 王强, 李永森, 赵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39-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连市某地下通道工程监测项目为背景,通过对该地下通道横向地表沉降曲线、纵向地表沉降曲线以及洞周收敛和拱顶位移曲线的数据分析,验证在城市主干道下进行地下通道施工地表沉降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控制作用。同时应用FLAC数值软件,采用平面应变模型对南侧施工段XS-2#断面的不同施工阶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考虑应力释放情况下不同施工阶段对路面沉降的影响曲线,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对相似地质条件的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 张波, 王宗元, 王赟, 姜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44-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弹性薄板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对弹性薄板进行在役无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四边固支薄板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分析软件,采用改变单元弹性模量的方法模拟结构损伤,应用基于模态曲率差的损伤识别方法对板结构进行损伤检测。算例表明:在薄板的一个比较小的区域损伤的情况下,有损伤单元的模态曲率差的值变化明显,因此可以采用模态曲率差法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并能准确判定损伤的位置。
  • 张玉敏, 朱付广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50-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支护优化分析大多数采用有限元进行计算,但有限元将围岩视为均匀介质,其计算结果很难符合以围岩等级为标准的支护设计要求。本文基于块体理论的支护优化分析,充分考虑了围岩中断层、岩脉和节理相对位置,通过块体分析软件(Unwedge)综合评价定位、半定位和随机块体的几何特征、滑动机理和稳定性状。进一步比较了不同支护方案的支护效率和不同块体类型在不同支护方案下平均安全系数的增长率,优选出各种块体类型相对应的支护方案。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支护方案空间分布,达到支护优化设计的目的。对某水电站地下主副厂房支护优化分析表明:加密锚杆的布置,可以有效的增加主厂房拱顶块体的安全系数;增加锚杆长度对提围岩安全系数不太明显。
  • 赵乐之, 刘保国, 赵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55-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是影响水封式地下储油洞库群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洞库群的开挖导致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因此储库水封系统必须保证稳定的地下水位。以“黄岛地下水封洞库工程”的设计方案为模型,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理论,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主要分析了饱和水状态下,渗流场对洞库周围围岩应力、位移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并确定合理的水封方案和最优的水封巷道高度。文中所得结论对实际地下洞库群的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罗辉, 杨仕教, 陶干强, 曾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63-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金属矿山盘区开采需构筑大量的人工矿柱,随着开采过程的进行,矿柱内的应力、应变状态不断发生变化。为分析盘区开采全过程的矿柱稳定性,用Midas/GTS软件进行矿柱稳定性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并充分考虑矿岩、混凝土材料参数的随机模糊性。建立矿柱开采全过程的功能函数和动态模糊可靠度方程,并采用MATLAB软件编制相应的求解程序进行求解。通过对昭通铅锌矿某复杂环境条件下矿体盘区开采矿柱的动态模糊可靠性计算和分析,表明了动态模糊可靠度能较好地反映盘区矿体开采全过程的矿柱稳定性变化状况。
  • 防灾与环境
  • 阳军生, 李建生, 傅金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68-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隧道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扰动周围地层,对邻近结构物和地下管线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会使结构发生破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针对隧道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开发了一套施工对邻近结构物影响评价的软件系统。通过该评价系统,用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预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位移,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物和管线损害情况进行系统评价。实例表明该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肖世国, 张建经, 马耀先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74-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四川省汶川县2008年5月12日所发生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具有烈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由于发生在山区,地震对山区公路边坡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尤其是对路堑边坡的重力式挡墙产生了不同类别的损坏,根据对本次地震极重灾区国道G213都江堰-映秀段路堑边坡重力式挡墙损坏状况的震后全面调查,整理归纳了路堑边坡重力式挡土墙的不同震害特征,主要可以分为墙体开裂、墙体局部破坏、墙体部分节段外倾、墙体部分节段滑移、落石砸坏挡墙这5种破坏类别,统计归纳了墙体震害与墙高、墙体材料、墙体所在位置线路走向与发震断层走向之间的关系等重要因素之间的规律性特征,本文结果可为山区公路工程的抗震设计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 赖勇, 胡明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79-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剩余下滑力的基础上,先提出对桩前滑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求出各种工况下使末端滑块剩余下滑力为0或趋近于0的推力值;再利用桩身的挠度变化提出等效挠度理论,将桩前抗力与剩余下滑力差值通过等效挠度建立关系式,求出桩的设计推力。利用本文的等效挠度理论计算的推力值,不仅符合力学依据,而且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发现数值与其他文献所用经验确定的数值相近,该理论可用于指导抗滑桩的设计及应用。
  • 罗章波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85-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天寺隧道长度超过20 km,隧道的运营通风、防灾及救援(含紧急救援站)等,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本文通过包兰铁路青天寺隧道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设计的工程实例,介绍了特长隧道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设计主要应考虑的问题和工程措施。通过数值模型计算,青天寺隧道运营通风得出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结论;论述了定点救援和隧道内随机停车救援的原理和措施;对隧道内需要设置的通风机功率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对不同火灾工况的防灾通风形式、人员的疏散、风机的配置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以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周德强, 冯建中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94-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提高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精度,将LS-SVM算法与灰色Verhulst模型相结合,对灰色Verhulst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和预测方法进行了改进。该方法采用LS-SVM算法,构造以背景值序列和原始序列为训练样本的LS-SVM,将Verhulst模型参数的估计问题转化为灰色LS-SVM的参数估计问题,依据LS-SVM算法求得灰色LS-SVM的参数,进而得到Verhulst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上遵循了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适合Verhulst小样本建模的特点。将改进的模型应用于软土地基建筑物的沉降预测,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是可行的且有效的,比传统方法预测精度高。
  • 王健, 冯玉明, 李洪建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1): 199-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因素出发,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地下水脆弱性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根据研究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和可获得资料,选取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土壤包气带、地形、包气带介质和水力传导系数7个参数作为评价因子,建立太原市盆地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DRASTIC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依据标准对其所含的7个参数进行评分,并具体阐述了评分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在获得了DRASTIC模型的7个指标在研究区的评分图之后,利用GIS平台空间分析技术将7张评分图叠加,同时对7个指标按照各自的权重取其加权和,这样便得到了太原市盆地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图,结果表明汾河沿岸和吴家堡工业区地下水脆弱性指数较高,在盆地两侧的黄土台塬区,地下水脆弱性评分为低或极低,评价模型能合理的反映太原市盆地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的高低。研究结果可以为太原市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水资源保护规划、地下水水质监测等提供参考,也可以提高公众关于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