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9-12-31
  
  • 全选
    |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王海阔, 陈志龙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067-1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地下建筑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大力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作为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前提,开展调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社会调查的内涵、方法及调查内容,并研究了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 蔡庚洋, 姚建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071-1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通过回顾地下空间发展的历史,对地下空间开发模式(人防、交通设施、旧城有机更新和新城建设)转变、开发重点(人防工事、结建工程、平时利用工程)转变、权属问题(立法解读、立法建议)和规划完善(总规层面、分区规划层面和控规层面)等相关内容进行思考总结,探讨更好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与思路。

  • 理论与试验研究
  • 夏才初, 王隽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076-1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对勘察资料的详细研究基础上,运用块体理论赤平解析法可知,若开挖顺序不合理,对中夹岩中块体将造成两种影响,第一种是施工中对先开挖隧道的可动块体进行了支护,但当另一隧道施工后,切割了前期支护的块体,使最终形成的块体与初始支护的块体存在体积差,从而下滑力减小,造成锚固力的浪费;第二种是当先开挖的隧道施工时,中夹岩中的块体为无限块体,无需支护,随着另一条隧道的施工,将此无限块体切割成关键块体,对已施工完毕的隧道可能造成坍塌的危险。本文运用块体理论赤平解析法分析这两种影响,为工程合理施工顺序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王峰, 邓园也, 王明年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081-10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研究地铁隧道内带竖井与不带竖井对列车活塞效应的影响及区别,采用移动网格和滑移交界面技术对模型隧道进行三维非稳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移动网格技术对不带竖井隧道模拟计算结果与国外试验吻合;带竖井模型中,隧道入口风速在列车通过竖井时达到峰值,出口风速出现峰值时刻与不带竖井一致,且峰值均略有增大;竖井有利于减小隧道入口压力梯度和压力峰值,列车通过竖井时,造成出口出现较大压力梯度和压力峰值;列车减速尾部压力由负压变成正压。

  • 马永政, 朱合华, 蔡永昌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086-10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传统离散单元计算方法(包括UDEC和DDA法)适合于求解岩土工程中有较多地质界面的问题,分析层状围岩体或大块体时仍需要离散化为若干小块体,为此增加许多不必要的人工界面,而有限元法等连续性方法并不适合表达有较多非连续面的问题。为此以DDA法为基础,建立无网格法高阶插值的DDA块体模型,原理上即利用无网格插值或近似方法如移动最小二乘法等,以获得离散大块体的复杂位移变形场,遵循原DDA法建立块体系统刚度矩阵、进行动力迭代分析的基本原理,实现无网格法与DDA法内部耦合分析。新方法模型针对层状围岩体,在建模分析上方便直接,数值算例表明对隧道层状围岩体分析结果是合理有效的。

  • 李忠, 陈海明, 孙富学, 胡向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092-10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在近海或海洋环境下,氯离子侵蚀是引起隧道衬砌结构钢筋锈蚀的主要因素。根据电化学方法加快钢筋锈蚀的基本原理,以上海长江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在室内进行盾构隧道管片结构钢筋加速锈蚀试验,得到了一组不同锈蚀程度的试验构件;对锈蚀后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延性及破坏特征等进行试验测试,得出了氯离子侵蚀下隧道衬砌结构性能的退化规律。试验结果对隧道衬砌结构服务寿命预测和耐久性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何伟, 陈健云, 于品清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098-1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从抗震的角度来讲,地铁隧道等地下结构的建设,必然会引起场地土层以及邻近建筑物的地震动力响应发生变化。本文分析了地铁隧道建设前后,场地地表加速度和反应谱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与自由场地地震反应相比,隧道的建设对场地的地震反应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并与地震波的频谱特性有很大关系。文中初步给出了一些影响规律,为确定地铁附近已建或新建建筑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提供了参考依据。建议在地铁等地下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时考虑工程建设后对地表设计地震动的影响。

  • 闫天俊, 吴雪婷, 吴立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03-1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常用的地下工程围岩分类方法有多种,研究彼此间的相关性有助于在实际工程中综合应用。结合大岗山水电站地下洞室开挖工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RMR值与Q值之间、HC值与Q值之间、[BQ]值与Q值之间均为对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79、0.82;而RMR值与HC值之间、RMR值与[BQ]值之间、HC值与[BQ]值之间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83、0.88。上述结果表明这四种分类方法相关性较高,在地下洞室围岩分类时,可以采用这几种分类方法来相互对比、验证,从而准确确定出围岩的综合类别。

  • 周奇才, 冯双昌, 李炳杰, 何自强, 张恒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10-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在地铁隧道施工中常常遇到如地下空洞、暗河、建筑物桩等不良地质,不仅影响施工质量,而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盾构掌子面开挖地质情况进行超前探测和预报。本文采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Finite-different time-domain)的雷达图像模拟软件GPRmax2D对盾构掌子面探地雷达探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进行正演数值模拟,并对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和规律总结,最后使用IDS-K2雷达对典型空洞和水泡进行实例分析,得到了有益结论,为盾构施工超前地质探测提供图像参考和依据。

  • 胡欣雨, 张子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15-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砂卵石地层是一种典型的力学不稳定地层,土体内摩擦角大、塑流性差、含水量高且渗透系数大,土压盾构在此地层条件下掘进所受到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刀盘及螺旋输送机磨损严重、排土困难及开挖面土压平衡不易保持。本文以成都市地铁一号线为背景,采用真三轴实验手段,探究了加泥式土压盾构及欠压掘进模式的开挖面动态平衡机理。结果表明:(1)采用加泥式土压盾构施工,提高了砂卵石地层土体塑流性及保水性,可加快螺旋出土器排土,减少刀盘扭矩、千斤顶推力及刀头磨损,此外,由于产生泥膜效果,保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体强度,有效控制了变形的发展;(2)土压盾构掘进中的欠土压模式,可缓解土舱压力过大,使滚刀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有利于提高刀盘的工作效能,此外,该模式在一定应力水平下对土体强度的影响较小,但是要注意控制侧向变形的发展,盾构掘进中应利用盾构本体正面挡板来保持地层的稳定。

  • 刘建国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22-1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盾构管片接缝防水是盾构法隧道防水的关键,直接影响到隧道防水效果和耐久性。根据密封设计理论,止水带的接触压力就是止水压力,这个结论在EPDM止水带应用中得到了验证,因此对于膨胀类密封带,接触压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其在遇水膨胀后的接触压力如何发展尚无人研究。本论文针对国内某城市双圆盾构隧道所采用的两种材质的遇水膨胀密封带(聚氨酯弹性体与遇水膨胀橡胶),设计了专门的试验装置,测试了在不同张开量的条件下的接触应力在空气中与水中随时间的发展规律,并分析了膨胀压力随时间的发展规律,同时探讨了遇水膨胀密封带的松弛特性,为确定遇水膨胀密封带的长期耐水设计压力提供了依据。

  • 张清照, 沈明荣, 张龙波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26-1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在深部岩体工程中,研究节理岩体的卸荷破坏机制,对于揭示节理岩体在卸荷条件下的力学行为及其破坏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规则齿形结构面在卸载条件下的剪切试验,对其力学特性进行了基础性研究,阐述了规则齿形结构面在卸载条件下力学特性的主要特征,及其强度、变形等力学特性的主要规律,并与加载条件下的结构面的力学特性进行比较。通过试验分析得出了结构面的综合抗剪强度参数c j 和φ j在加卸载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构面强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结构面剪切强度的经验公式。文章最后还对结构面在加卸载条件下的扩容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现象做出了解释。

  • 关贤军, 章勇武, 尤建新, 周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31-1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结构构造不合理会影响结构可靠性,但目前主要限于定性描述,为定量研究此问题,本文引入延性特征系数概念来描述结构延性特征,进一步建立延性特征系数与可靠度的定量关系。具体方法是采用评定构造等级的方法来定量描述结构构造的合理性,将延性特征系数表示为评价等级和影响元件延性等其他因素的函数。进一步推导构造对结构系统可靠度影响的公式。简单桁架模型的计算分析证明本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的算例研究比较了不合理构造与完全合理构造下系统可靠指标的差值。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定量研究结构构造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思路。

  • 徐金明, 龚克峰, 鲁辰达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38-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使用层次聚类(HC)、模糊C-均值聚类(FCM)、学习矢量量化(LVQ)、贝叶斯判别方法进行了黏性土层位的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土样选自上海某工程的26个样本,每一样本考虑10个常规土工试验指标。研究表明,使用FCM时,如果所选变量超过3个,误判率大约为19.2%; 使用HC时,如果变量选为10个、类间距离采用类平均法、样品距离不使用海明距离,误判率也为19.2%左右; 选择全部10个变量、使用LVQ进行网络训练与预测时,误判率大约为10.4%; 使用贝叶斯判别方法对土样进行判别时,已有土样交叉验证的误判率为5.2%左右,新土样的误判率为14.2%左右。数据输入输出和分析判别过程全部使用作者编制的应用程序完成。本文提出的黏性土层位的聚类和判别分析方法,对土样鉴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土的类型确定和性质评判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

  • 郭海柱, 张庆贺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45-1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本文对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四种常用模型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结合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实测数据,采用有限元对基坑开挖主要施工步进行模拟计算,地连墙侧移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薄层单元和摩擦接触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直接接触和弹簧单元模型效果较差。对比研究结果可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计算提供参考。

  • 朱杰江,蔡海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51-1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提出了一种土-桩-筏共同作用的混合分析法。将桩和桩间土简化为弹簧作用于筏板下,桩土相互作用系数基于Mindlin解和Boussinesq解,为避免桩端应力集中,在桩端面上进行应力积分,并引入修正参数来考虑桩挤开土的实际情况。筏板采用无剪切闭锁的四边形厚薄板通用单元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桩土柔度系数得到桩土柔度矩阵,求逆后与筏板刚度矩阵耦合,形成土-桩-筏体系的刚度矩阵。桩的沉降计算和土层参数的确定与规范法一致,适用于成层地基上变桩长、变桩径情况,板单元适用于平面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及中厚板。通过计算Poulos提出的经典桩筏基础模型并与其它几种典型方法对比,表明该法合理、实用。

  • 谢洪阳, 赵丽丽, 王思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55-1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采用双参数地基模型和基于Mindlin板理论的八结点等参单元,根据Hamilton变分原理,推导了弹性地基上弹性板动力分析的有限元公式,将地基效应和板面质量分布归并到板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中,采用边界元法考虑板域外地基变形的影响。分析了四边自由矩形板的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计算的自由振动固有频率与实测结果相近,发生共振时板的强迫振动动力响应达到峰值,在给定的阻尼比条件下,无阻尼的稳态响应与有阻尼的稳态响应趋于相同,阻尼能够显著降低板的共振响应。

  • 赵元一, 高广运, 谷 川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61-1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土体的排水固结是在计算桩-土相互作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实际工程的复杂性,采用商业软件进行实际工况的分析已成为验算结构可靠性的必要手段。由于绝大部分商业软件具有热传导计算功能,因此可以通过虑Biot固结方程与热力学方程变分的相似性,用具备热传导计算功能的商业软件,较为准确的计算超静孔压消散对地基及基础后期沉降的影响。通过推导比较,如果能合理控制热传导方程的边界位移约束和热传导率,可以计算出真实的超静水孔压力和超静水孔压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得出较符合实际的固结沉降变化。

  • 杨坪, 叶为民, 张亚为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66-1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本文结合列车运行的相关参数,在室内对路基土样进行动三轴试验,对路基土体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路基土体存在临界动应力,当列车产生的动应力小于土体临界动应力时,路基变形不会产生破坏,不同动应力作用下,路基土变形规律相似,在振动的前期,变形约占总变形的60%,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变形将趋于稳定。当列车产生的动应力大于土体临界动应力时,路基变形将产生破坏。

  • 冯亮亮, 叶华静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70-1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对于刚性桩复合地基,分别采用Duncan-Chang双曲线非线性弹性模型与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同时采用接触面单元考虑桩与土之间及垫层与桩之间界面上所可能发生的滑移和刺入等非线性接触特性,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框架下通过二次开发,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对于地基沉降、桩土应力比、桩体刺入垫层量、地基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讨论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能,为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 贾敏才, 王磊, 周健, 问延煦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76-1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准确预测地基沉降对于工程设计至关重要。根据上硬下软双层地基的实测沉降~荷载半对数曲线多呈两段直线形式的特点,以经典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为基础,将土的室内压缩曲线用两段直线代替,推导建立了基于前期实测数据的沉降预测模型方程,并利用Crank-Nicholson差分法进行了求解。与两个工程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能够很好地预测双层地基的沉降变形特性。该方法可为今后其他类似工程的沉降预测提供参考。

  • 设计、施工、监测
  • 王渭明, 路林海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81-1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对青岛市台东站近距离交叠隧道分别采用眼镜法和三台阶法施工时引起的地表沉降和上下隧道交互影响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模拟研究。比较分析了在两种不同的开挖方式下,后期1#线隧道开挖引起既有2#线隧道衬砌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发现由于后期施工隧道的干扰,使上部已完成的隧道断面有扭转变形趋势,衬砌断面上出现不均匀的拉压应力;确定了隧道开挖过程中衬砌容易破坏的部位、地表沉降漏斗的基本形状及其特征参数。研究还表明眼睛法施工优于三台阶法施工。模拟得到的结果为该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 韩煊, 罗文林, 李宁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88-1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在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预测与相关风险管理中,地表沉降槽的延伸宽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进行沉降预测的主要参数之一。但是目前一些常见的沉降槽宽度计算公式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适用,同时国内与国外的应用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别。本文就目前已有的相关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讨论了工程地质条件对沉降槽宽度的影响,然后采用数值分析技术,研究了隧道直径对沉降槽宽度的影响作用,认为对于一般的城市地铁隧道,隧道直径对沉降槽宽度参数的影响因素可以忽略不计。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推荐了适用于北京地区的沉降槽宽度确定方法。

  • 翁其能, 王学军, 曾德云, 刘亮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194-1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隧道信息化建设技术涵盖了隧道动态设计、施工信息化及信息化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隧道技术。在多变、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特长高速公路隧道建设中,隧道建设信息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及手段可以从信息化施工、信息化动态设计、先进的建造技术与技术方案、信息化、动态化施工管理等多方面来进行实施。从实际工程应用的结果来看,隧道建设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是显著的,这将为以后的隧道建设、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技术。

  • 朱苦竹, 庄宁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00-1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作为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压井的洞室围岩稳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某水电站调压井的特点是开挖断面大,岩石较为破碎,裂隙发育,稳定性差。本文采用有限元法模拟该调压井的施工开挖状况,对调压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分析表明,调压井衬砌的内力分布不均匀,变形较大,V类围岩中塑性屈服区深度较大,尤其是后方边坡山体单薄,其塑性屈服区贯穿了全部岩体,对调压井稳定很不利,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围岩采取预加固措施。

  • 杜进禄, 黄醒春, 王飞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05-1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目前,对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土体扰动的研究还比较少,但这方面的研究对于隧道施工建设又十分重要。为此,以上海西藏南路越江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得到了盾构在推进过程中隧道周围土体分层沉降及水平位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扰动规律,并分析了其原因。然后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的单元生死技术模拟了盾构机在土体中的推进过程,并对开挖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最后,将动态模拟的结果与原位实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 解福奇, 朱合华, 朱道建, 赵艳鹏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11-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本文以北京地铁北京站-北京西站为工程背景,考虑土体与结构的共同作用,建立了大型三维数值分析计算模型,用两阶段法详细分析了北京站—北京西站盾构地铁开挖对已有地铁出站口的影响。第一阶段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计算分析出结构物的位移,结果表明由于盾构开挖,地铁出站口产生差异沉降,地表沉降槽的大小和宽度也发生显著改变;第二阶段把此位移作为边界条件加到结构物上,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计算分析了出站口结构的内力。计算结果表明,出站口结构在极限状态下出现纵向裂缝,个别部位安全系数下降,但对结构承载力影响不大。

  • 郑桂心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17-1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福建沿海软土分布广,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是节能节地的重要因素,安全经济的基坑工程技术更突显其重要性。本文提出的节能、环保型的毛竹土钉墙支护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基坑支护方式,采用南方各省盛产的可再生的毛竹替代钢(筋)管作为工程材料构筑土钉墙和墙脚排桩形成基坑支护结构。毛竹替代常规土钉(钢材)集环保、可再生,其节能节材的特性符合当今政府所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毛竹土钉墙支护已成功应用于超软土基坑支护中。

  • 防灾与环境
  • 曾艳华, 何川,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20-1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根据某越江盾构隧道土建及交通量情况,在各行车工况需风量计算的基础上,运用通风网络理论进行了竖井集中排风和竖井部分排风的通风方案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了两通风方案的通风能耗、风网稳定性及通风效果。研究表明:采用竖井集中排风方案比采用竖井部分排风方案能耗要大,在各设计年份能耗分别大16%~19%。竖井集中排风方案出口风路风量的变化量总体比竖井部分排风方案的变化量要大,表现为风量减小和风流反向,竖井集中排风方案风网的稳定性差。采用竖井部分排出方案时,竖井后隧道内风流仅发生大小变化,各行车工况下流过的风量均能满足稀释污染物浓度的要求,其通风效果好于竖井集中排风方案。

  • 姜学鹏, 庄炜茜, 赵红莉, 徐志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27-1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的构造特点使其通风系统设计较常规公路隧道更为复杂。论证了在苏州火车站地下交通联系通道通风系统中设置通风竖井的必要性,利用两个竖井将整个通道分隔为两个气流控制区段,通过对不同区段正常通风工况和火灾工况下的需风量的计算,考虑火灾排烟的有效性,将竖井设在环形通道的西北和东南两个对角处,其有效面积分别为10.6m2和11.7m2

  • 王祥秋, 刘喜元, 张文基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32-1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某浅埋双连拱隧道在右侧正洞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前方突发地质灾害,给隧道工程的正常开挖施工以及隧道上方地表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造成重大影响。本文针对该隧道的工程实际情况,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了隧道施工力学性态,通过对隧道开挖面附近围岩位移及地表沉降等进行分析,探讨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有效的整治对策。

  • 郭牡丹, 王述红, 张敏思, 赵雪, 宋建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37-1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所导致的地表沉降预测和控制,是隧道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将以沈阳五爱隧道工程为例,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比分析数值计算值与实测值,以及隧道埋深对地表沉降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的地表沉降量和现场实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所选取的土体计算参数、本构模型和边界条件的正确性。隧道埋深对隧施工的地表沉降影响较大。同时,得到了一些对其他类似工程地表沉降预测及控制的有益结论。

  • 吴强, 刘新荣, 杜小平, 舒志乐, 段永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41-1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马垭口隧道是国家重点公路杭州至兰州线重庆奉节至巫山段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项目,隧址区地质条件较差,隧段YK34+645.5-YK34+670.5在施工中发生了塌方事故。本文从本次塌方事故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分析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塌方形成过程中围岩的变形特征及初期支护的受力情况,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分别对典型断面和塌方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出导致此次塌方事故的关键原因。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此类地质条件下影响隧道结构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为今后类似工程提拱参考。

  • 叶海林, 黄润秋, 郑颖人, 唐晓松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48-1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失稳机理、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国内学者对地震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安全系数进行了研究,但是以目前的研究现状,还无法对地震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准确恰当的评价。本文分析了目前主要的地震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采用这些评价方法对两个边坡算例进行了分析,算例分析表明:各种评价方法给出的稳定性系数不同,同种工况下边坡稳定性程度也不同,不利于工程实际应用,说明提出准确、合理的地震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和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的必要性,最后对地震边坡稳定性评价进行了展望。

  • 范春青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53-1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铁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结构类型的开挖滑(边)坡,其稳定性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铁路交通的安全运营。因此,研究其工程适宜性具有较大现实意义。本文引入了FLAC3D程序及强度折减方法,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国内某铁路多级开挖边坡两典型断面Ⅰ和Ⅱ在加固前、后的变形规律及稳定性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经过加固后,开挖滑(边)坡的滑动(趋势)范围向坡体内部移动,且位移值减小了;加固后滑移面也相应地向坡体内部移动了,安全系数也得到了提高。

  • 邢光武, 郑炳旭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58-1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提出了基于岩石强度、岩石种类、裂隙平均间距、炸药单耗、爆破漏斗参数和爆破块度分布指数等六项指标的采石场爆破块度分区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铁炉港采石场进行了合理的开采分区;通过结合块度预测模型研究、即时优化爆破参数设计及全孔不均匀不耦合装药技术较好地满足了深孔台阶爆破块度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粉矿,降低了综合成本。

  • 谢新宇, 杨相如, 刘开富, 朱向荣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62-1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位变化是影响带挡土墙路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考虑到水位的反复变化会引起路基土体抗剪强度减小,并使浸润线上、下土体强度不同。在此前提下基于Boussinesq方程确定边坡浸润线,利用GEO-SLOPE软件,结合浙西地区某国道线及附近的高速公路工程特征,研究了带挡墙路基的稳定性。分析表明,库岸路基边坡的稳定性与库水位变化幅度及变化速率有关;水位缓慢变化与骤然下降对路基产生的影响不同;路基边坡稳定性还与所采用的挡土墙形式有关。此外库水位的变化对挡土墙的抗滑移稳定性和抗倾覆稳定性也存在影响。

  • 梅胜全, 梅小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67-1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不确定性,是一个复杂非线性处理过程,为了克服传统分析方法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采用改进的免疫粒子群算法,引入免疫接种与免疫选择机制,基于简化Bishop条分法求解边坡稳定性系数,建立边坡临界滑动面的数值优化模型,经过工程实例计算和方法对比,检证其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邬显晨, 严飞, 张琳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72-1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上海市经济的发展,地下公共工程日益增加,而防汛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文章阐述了上海市开展地下公共工程防汛影响论证的必要性,对开展防汛影响论证的技术路线、计算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论证工作开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探讨防汛影响论证工作开展中的技术路线和管理实践。

  • 李倩, 卢义玉, 李晓红, 康勇, 赵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75-1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化水射流是一种能量集中、适用性广的地下工程开采新技术,特别是在淹没条件下对石油钻井、煤矿开采致裂等具有潜在的优势。作者基于空泡云的实验数据,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Rayleigh-Plesset偏微分方程,对比了恒定步长与变步长的计算方法,得出当压力函数变化范围较大时,采用恒定步长难以使计算结果收敛,而采用变步长的算法,不仅能成功模拟空泡初生和溃灭的循环过程,还缩短了时间步长,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 郭强, 陈超, 任明亮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6): 1280-1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通过三维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城市地下道路排放的污染物与地面交通干道产生的污染物扩散以后所发生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当城市地下道路的分段竖井或隧道口与地面交通干道或交通枢纽距离较近时,在有风的情况下,它们所排放的交通污染物会形成综合作用而加剧其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对周围的高层建筑群造成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