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12-31
  
  • 全选
    |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蔡向民, 何静, 白凌燕, 刘鸿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05-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在地质体中进行的,因此地质体的性质和结构、地下水的赋存状态等地质条件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有重要影响。北京平原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地质问题主要有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地下水位的变化、地面沉降、活动断裂、隐伏岩溶塌陷、地下有害气体等等。 这些问题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应对措施不当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编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时应注意对地质条件的研究。 这对防范风险!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 朱旻, 汤永净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12-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根据人民广场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现状:三条轨道交通线车站在此换乘,50多条公交线路汇聚,商业、文化、地下停车等设施分布于该区域内。对人民广场地区的未来需求进行分析,现状无法满足该区域的发展需求,故鉴戒美国旧金山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空间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上海人民广场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设想将人民广场地下空间网络进行优化:缩短地铁线路之间换乘时间,整合地铁与地面公交的换乘方式,连通该区域内的各个功能的建筑,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 王超, 孙晓洪, 李伟, 刘光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18-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普遍模式:先期政府投入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建库建系统,后期由于信息数据缺乏规范标准!信息资源部门化管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程度低,使数据库变成“死库”、系统失效,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天津做为中国发展最快的特大城市之一,经过四年努力,借鉴国内外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先进经验,立足天津实际,运用顶层设计理念,探索提出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天津模式:即“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建设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 通过这种模式,在政府零投入的情况下,采取边收集数据,边整理,边建库,边服务,边完善,多项工作同步开展,长期全面进行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

  • 理论与试验研究
  • 田强, 郑云木, 王起帆, 冯国祥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25-1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研究精确打击条件下地下结构头部段的毁伤特点,根据爆炸相似律进行了圆柱形装药在头部围岩中三种爆炸位置的模型爆炸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直墙段是结构最易受损部位,装药在直墙侧方爆炸时,结构毁伤程度最严重;地下结构头部动荷载段计算假定装药位置在拱顶正上方爆炸为最不利情况偏于危险,可通过在现行动荷载计算公式中引入装药爆炸位置影响系数,完善计算公式未能考虑爆炸位置因素影响的缺陷;分析直墙拱结构的受力特点,并建议采用曲拱结构形式应对精确打击的防护需求。

  • 张四平, 周裕利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30-1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了测试狭窄空间中砂浆体的内部应力应变,精心制作了一种体积较小的电阻应变测试元件,通过室内试验证明了该元件用于测试狭窄空间中砂浆体内部应变的可行性。 室内试验对该测试元件进行了直接压缩并现场测试了标准砂浆试块在单轴压缩试验中内部应变情况,从而获取了该测试元件及砂浆试块的应力与应变、泊松比、弹性模量等关系曲线。将该测试元件应用于现场实践,在测试锚杆拉拔过程锚固段砂浆体内部应力分布的现场试验,该测试元件的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测试效果。

  • 肖, 强, 郑颖人, 叶海林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36-1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强度折减法和具有拉和剪破坏分析功能的大型有限差分程序FLAC相结合,并将其引入到静力隧洞的稳定性分析中。 首先对黄土无衬砌隧洞静力破坏机制进行了数值分析,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隧洞静力模型试验!数值分析结果在静力模型试验中得到了验证,同时说明FLAC强度折减法能够用于隧洞静力稳定分析,进而计算得到隧洞静力稳定安全系数。为下一步黄土隧道的地震反应分析和有衬砌黄土隧道动力稳定性分析奠定了基础,也为隧道修建和运营期间的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 冉光斌, 宁张伟, 洪建忠, 谢雄耀, 王新伦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42-1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动态离心模型试验可用来模拟具有多道支撑的深基坑开挖过程。在该试验中,通过分时排放规定高度的代土液体来模拟土体分层开挖!通过支撑杆对开挖面的连续墙进行适
    时支撑,以模拟基坑开挖到一定高度后的支撑施工,并通过模型中的传感器监测离心模型受力和变形情况。本文使用研制的深基坑开挖离心模拟试验装置!采用铝板制作地下连续墙,采用水玻璃作为代土液体!进行了多组重复试验,其结果表明!该离心试验能较好模拟真实深基坑开挖过程。

  • 王静, 魏艳蕾, 宋泽凡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46-1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通过对松嫩平原盐渍土处理前后分别进行常规无侧限抗压试验,分析得出松嫩平原盐渍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土体中所加物品的类型以及量的多少的关系。 同时基于直剪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盐渍土抗剪强度参数c、φ值随掺入EN-1固化剂以及石灰的量的关系,再利用FLAC-3D对盐渍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与前期试验值较吻合。最后,文章对盐渍土土改良的机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该研究对松嫩平原地区的苏打型盐渍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魏艳蕾, 王静, 龚建波, 谷海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52-1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论文主要对轻量土开展物理力学性质试验,通过改变EPS种类、EPS 掺量、水泥和水的掺量比以及击实能量和养护条件等来分析轻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根据试验数据作出了一系列的密度、强度和应力应变图!得出轻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 周海清,刘东升,陈正汉,张俊德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61-1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滑面指标反算的算法很多,其中基于传递系数法的有代表性的算法就多达四种,这四种算法虽然都以传递系数法为基础,但其计算结果多数情况下却不一致,甚至相差较大。
    为了弄清计算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及四种算法的优劣,本文对这四种算法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工程试算比较,结果表明  ,在各滑段均无负值下滑力及极限平衡状态(稳定性系数为1.0)下,这些算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在其它情况,末段法过于强调末滑段的作用,容易出现不合理的计算结果;显式法不能合理地考虑有负值下滑力的滑段;因此推力法或隐式法是较好的滑面指标反算算法。

  • 史秀志, 黄敏,周健, 崔松, 邱贤阳,孙磊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68-1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针对岩体质量分级判别中等级评价中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选用岩石质量指标、完整性系数、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纵波波速、弹性抗力系数和结构面摩擦因数等6 个指标作为岩体质量分级的判别因子,建立岩体质量分级评价的未确知均值聚类分析模型;以30组岩体质量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各评价因子的未确知测度函数,用各分类样本平均值表示其分类中心;根据信息熵理论计算各评价因子的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用建立的模型对30组实测数据逐一进行回检,正确率为100%。 将建立的模型对待分类的7个样本进行测试,并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判别预测结果与其他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且预测等级与实际结果吻合,进而为工程岩体质量分级判别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张伯虎, 史德刚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74-1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基于莫尔-库仑破坏准则得到的边坡稳定分析,与实际结果有一定的差距;而统一强度理论,考虑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已较广泛运用于工程实践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因此本文利用统一强度理论,采用边坡稳定分析中使用的毕肖普法的基本假定,建立了稳定安全系数的统一表达式。利用此解可以更加合理地分析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并且能充分发挥材料自身的强度潜力,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对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有较大的影响,随着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增加,安全系数也相应的增加。本文对土质边坡稳定分析和工程应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魏瑞, 王唤龙, 周德培, 肖世国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78-1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广元到巴中高速公路沿线分布有广泛的红层堆积体高边坡。 红层堆积体是红层地区一种特殊的坡体结构类别,不同堆积物形成的堆积体!特别是堆积体内含大量块石夹土或
    孤石的情况下,结构不均匀性非常明显!堆积体自身结构松散。块石土堆积体为主要的分布最广泛的堆积类型,但沿线三种不同类型的堆积地区均有其代表性堆积体结构:古滑坡地区以粘土层下卧块石土堆积体为主;岩堆地区主要为层状堆积体;而一般性堆积体地区广泛分布有块石土粘土夹杂大孤石堆积体。 对红层堆积体坡体结构在不同堆积地区的详细分类,为进一步研究红层堆积体高边坡的破坏机理和致灾模式提供了初步依据。

  • 徐金明, 王国珍, 王同兴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84-1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由数字图像计算土体位移场时大多使用数字图像相关匹配法,直接使用视频图像计算加筋砂土位移场的工作比较少。 本文使用室内加筋砂土试验时拍摄的视频图像,将原始视频图像转换为多帧彩色图像及相应的灰度图像,利用最大相关匹配法对多帧图像进行相关匹配,由匹配点(区域)的移动计算加筋砂土中不同位置的相对位移,求得了任一时刻加筋砂土中的位移场和速度场、任一位置的位移变化过程。 本文还对计算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研究加筋砂土的变形分布、影响因素、变形过程与破坏机理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蒋维, 邓建, 李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90-1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根据岩石微元物理力学性能服从随机分布的特点,采用对数正态分布作为岩石微元强度的概率分布模型,结合损伤力学理论和统计强度理论!建立了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岩石破裂过程全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利用多元函数极值理论依据试验曲线的特征参量确定出损伤本构模型参数。与试验结果及前人研究结果比较,该模型形式简单,参数求取容易,能较好地反映岩石内部缺陷分布和变形特征,表征岩石破裂过程的全应力应变关系。

  • 胡金虎, 杨永香, 王江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195-1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三维地质建模是数字城市、矿山、石油等领域进行地下空间数字模拟的关键技术,本文研究了基于G-maps拓扑数据模型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G-maps拓扑数据模型通过三个迭代函数完全表达了三角形内结点、边和三角形单元之间的拓扑关联信息。 基于G-maps拓扑数据模型进行Delaunay构网时,不仅能加快构网速度,同时也保存了三角单元内与单元间的拓扑关系。 利用Delaunay三角构网!建立钻孔之间的拓扑关系,实现了基于三棱柱模型的三维地质建模。 由于采用G-maps拓扑数据模型,对于新获取的钻孔数据可以很容易获取该钻孔对模型的影响区域,快速的插入钻孔信息!使得局部地层能够动态更新。

  • 设计、施工、监测
  • 杨太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01-1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上海复兴东路越江隧道是国内首次成功建成的双管双层隧道。 由于工程规模大,工艺新颖!以及工程地质和施工环境复杂,存在很大的施工风险。 本文运用风险分析方法,分析了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冷冻前设备安装风险,冷冻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冷冻期间温度维持风险,拆除设备风险以及施工开挖风险。分析表明!在设计和施工上采取合理的措施后,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的总体风险可以控制在中等风险水平,并针对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的前期、冻结施工过程、土体开挖施工和设备拆除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 刘小伟, 谌文武, 刘高, 韩文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07-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引洮工程属大型跨流域自流引水工程。工程区广泛分布新近系红层软岩,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红层软岩隧洞大变形和TBM卡机等工程地质问题。依托引洮工程7#试验
    洞,采用原位剪切试验,现场变形试验室内流变试验等方法,获取了新近系红层软岩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方法(Burgers mode),对不同埋深条件下红层软岩隧洞的变形特征和最大变形值进行分析。 重点研究了TBM掘进预留变形量的问题!提出引洮工程7#红层软岩隧洞TBM掘进预留变形量建议值为9~13cm。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引洮工程,为优化设计提供直接的地质支持,也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 彭正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15-12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厦门机场路一期工程浦南段暗挖隧道具有浅埋、大跨、围岩软弱、周边施工环境复杂等显著特点。 YK7+550~YK7+650段地表无建筑物,为了快速、安全地通过该段,本文通过对垂直高压旋喷、水平高压旋喷、全断面幕注浆在成本、工期、效果等方面做了对比分析,最终采用地表三重管高压旋喷对该段隧道内围岩进行加固,并介绍了方案设计、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 经过三重管高压旋喷加固后,围岩强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有效地抑制了洞内的失水,确保了洞内的施工安全和进度的加快!周边房屋沉降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赵宏华, 陈国兴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19-1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针对苏州轻轨一号线盾构隧道的施工情况,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盾构施工对不同边长桩身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桩身边长的逐渐增大,盾构施工引起的桩身最大横向位移,竖向位移均逐渐减小,桩身最大正、负弯矩则逐渐增大,但桩身轴力、桩底和桩顶处弯矩则变化较小。最大负弯矩均发生在隧道轴线位置处!最大正弯矩则均发生在桩顶下6m处。盾构穿越正上方单桩时,在桩身边长逐渐增大的情况下,桩身受拉的长度及弯矩也逐渐增大,但盾构施工引起的单桩上部轴力则逐渐变小。整个桩身全部为负弯矩,且最大负弯矩均在桩身中点附近。

  • 孙平贺, 何中导,赵仁明,乌效鸣,Siddharth Banerjee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26-1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了采用Photogrammetry技术监测地下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的主要方法和应用情况。地表变形过大往往会导致地表既有建筑物的破碎,所以量化监测其变形程度在地下施工中尤为重要。Photogrammetry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变形监测技术,主要通过影像手段获取目标点的三维变形大小。该方法需要从空间多角度对目标点进行摄影测量,获取连续的三维影像信息,通过Photogrammetry软件进行现场目标点重现,进而获取三维可视目标点坐标值。本文通过现场的监测,获取了地表变形的数据,提出了监测的方法。

  • 萧蕤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32-1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温度后浇带是一种扩大伸缩间距和取消结构中永久伸缩缝的有效措施,但其设置间距通常在30m左右。本文对温度后浇带间距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各龄期的允许拉应力为指标的计算方法,并结合上海地区实例,给出了比较符合工程实际的参数计算方法及取值。 此计算方法考虑了混凝土徐变、龄期变化及钢筋约束等的影响!并加入了底板不同长宽尺寸的修正。从而从理论上证明了根据本地的施工条件结合一定的工程措施,将后浇带的设置间距适当扩大是可行的,这一点在实践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此计算方法、参数取值及结果对结合本地施工条件合理确定温度后浇带间距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 朱泽奇, 盛谦, 刘继国, 朱付广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40-1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针对某水电站业已完成的地下厂房第一期开挖开展坚硬围岩初期支护的合理时机研究。 首先,根据地下厂房围岩变形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围岩位移变化率的时间效应及坚
    硬围岩的应力释放特征;其次!借助二维有限元分析软件Phase2,通过指定不同的应力释放系数来模拟不同的洞室支护时机,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释放阶段!围岩自承载能力和围岩变形均表现出阶段性发展的趋势;随支护时机推迟,支护应力减小,围岩塑性区和开挖变形量增大;同时考虑坚硬围岩应力释放的时间效应,研究围岩变形特征曲线,为初期锚喷支护的设置时机提供了可以测量、控制的研究手段。 最后,综合不同支护时机下的支护抗力和围岩应力、变形分析表明:针对该水电站地下厂房坚硬围岩,应力释放达约60~70%或开挖通过施工断面15d 左右是一个较为有利的支护时机。计算结果符合地下工程施工过程的一般规律,对于该水电站地下厂房正在进行的开挖支护活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杨佳, 张志强, 张强勇, 张宁, 李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46-1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基坑监测是基坑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基坑安全、优化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及时反馈监测成果,并提高基坑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监测数据分析的效率,采用Microsoft Visual C++、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网络编程技术和SQL Server2000数据库开发技术开发了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分析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济南市迄今规模最大的恒隆广场深基坑监测分析,实现了监测信息的动态管理和监测数据的自动分析处理,获得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基坑变形(桩顶水平位移、沉降、支护桩倾斜)和支护结构内应力的变化规律,通过监测信息和分析成果的及时反馈,优化了工程设计,有效保证了基坑施工开挖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 徐勇, 王心联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51-1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结合某地下车库基坑工程实例,从施工工艺、水文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对深基坑止水帷幕失效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诊断分析。针对常规止水帷幕失效处理措施存在的局限性,在对场地地层中的潜水、承压水等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特性及其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止水帷幕综合处理措施。基坑施工全过程的各项监测数据表明,在研究和分析了场区内地下水特性的基础上制定的止水帷幕失效综合处理措施是十分安全、经济、有效地,可以为类似的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 楼晓明, 刘建航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56-1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根据Loganathan和Poulos提出的估算盾构施工产生的土层位移的简易方法,假定已知土层损失,可预测隧道周边土层的水平位移。邻近盾构的桩基础也要随土层位移产生内力、位移变化,而成为被动桩。参照弹性地基梁法,建立由土体水平位移导致的桩-土共同作用方程,通过杆系有限单元法实现求解盾构施工产生的桩身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可考虑不同的桩顶约束条件和土层分布条件。根据桩身内力、位移控制要求,可确定盾构隧道施工时的土层损失控制要求。

  • 王凯, 何平, 谢常伟, 尧红庆, 王其洪, 李沁羽, 易朋莹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60-1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针对捆绑式抗滑桩中最简单适用的两根等直径钻孔桩的组合型式的捆绑桩,应用单棒与捆绑双棒承受侧向力作用下的对比实验成果,考虑设计计算理想状况的假定,采用了强度效能折减方法,以采用了钻孔灌注排桩进行边坡支护的实际工程为算例,对捆绑式抗滑桩结构设计计算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与钻孔灌注排桩方案的设计计算及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捆绑式抗滑桩在抵抗弯矩上性能更优越,因此在受力钢筋用量上比钻孔灌注排桩大大节省,有更好的经济效果。

  • 李成芳, 熊启东, 孔凡林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66-1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分析了重庆市松散高填方块石地基的工程特性,结合一工程案例,对目前该类地基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案——灌浆法、强夯法、钻孔及冲孔成桩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各自的特点,针对高填方地基的特殊性,提出了旋挖成孔灌注工艺。介绍了旋挖成孔方法、特点及在重庆的应用现状,讨论了该工法在工程案例中采用干法和湿法的成桩效果,以及在破岩能力、钻进速度、泥浆护壁效果等方面的优缺点,提出了干作业施工中处理塌孔的技术措施,对山区建筑中类似填方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陆新, 吴越, 朱建凯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70-1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中小型滑坡灾害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其预测预报主要依靠群测群防体系,急需一种简单实用的定性评估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将一种基于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引入滑坡体稳定性的评价中,该方法实质是一种工程类比法,适用于成灾机理还不太明确的中小型滑坡灾害。 论文对该方法的原理进行了介绍!结合中小型滑坡灾害稳定状态评估,建立了评估模型。 以重庆市奉节滑坡灾害隐患点资料为训练样本,建立了该区域中小型滑坡稳定状态的判别函数,可对该区域未知稳定状态的滑坡点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验证,发现该方法正确率86%左右,是一种比较可靠的定性评估方法,且简单易行,便于在群测群防体系中推广使用。

  • 唐秋元, 赵尚毅, 郑颖人, 周峰, 施毅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76-1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结合岩质边坡工程实例!对岩质边坡支护设计中的锚杆轴向拉力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采用极限平衡法、强度折减法、等效内摩擦角法、二维数值分析计算法等方法的设计计算结果偏大,三维数值分析计算法计算结果比较可靠,符合工程实际# 侧向岩石压力计算方法与剩余下滑力法的计算结果与数值分析计算法基本一致。在侧向压力接近于零时,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采用的侧向岩石压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存在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采用强度折减法进行锚杆拉力的设计计算。锚杆轴力并非均匀分布,对边坡顶部"底部锚杆应予以加强。在施工阶段稳定性较好的边坡,可按正作法施工,充分发挥边坡的自稳能力,以减小锚杆轴力!可优化设计。

  • 陈德淑, 汪朝晖, 廖振方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81-1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水泥浆广泛用于地下空间工程、建筑、交通及深井的固井工作中!配制水泥浆的关键设备是喷射式水力混合器。 基于固液两相流的一般方程式和非圆形断面喷嘴的特点,对矩形断面的水力混合器的工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结果表明:混合器的各个元件的几何尺,特别是喷嘴的尺寸结构对水泥颗粒数量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喷嘴的高度和距离的增加,进入混合器内颗粒的进给量也大大增加,它能显著提高喷射式水力混合器配制水泥浆的生产量。

  • 防灾与环境
  • 高干, 刘元雪, 徐光伟, 李秀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85-12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在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中,钻爆法掘进对地表建筑物稳定影响显著。 隧道扩建是在原有隧道结构上改造扩大,在隧道扩建施工中更应该注意施工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根据周边建筑物情况,在确定了重庆渝中区鹅岭隧道扩建工程爆破震动效应质点允许最大振动速度的基础上,利用LS-DYNA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工程爆破震动进行了模拟,获得了重庆渝中区鹅岭隧道扩建工程爆破开挖过程中的最大段装药控制量,综合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火工品单位体积消耗量,并提出了减小单位消耗量的方法。为类似工程在投标报价和施工组织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 何海健, 贾永刚, 李玲, 张彦斌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294-12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新建地下工程施工影响的既有建构筑物安全风险评估是目前工程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但评估工作本身一直尚未规范,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本文在课题研究及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系统给出了受邻近地下工程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目的、对象、依据、程序、工作内容、方法及具体成果,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详细展现了既有建构筑物安全风险评估的整个细节。 本文一方面可为类似邻近施工工程的评估提供思路,另一方面可为目前工程中既有建构筑物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系统开展提供参考。

  • 王磊, 沈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300-1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5.12”地震形成的滑坡崩塌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松散物质,严重威胁到交通、民房和安置点等的安全[1、2],成为灾区重建的重大隐患。本文以四川省绵竹市龙形沟泥石流为例,讨论5.12地震引发潜在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方法。龙形沟流域属高山峡谷地貌,呈叶状,支沟众多,主沟未暴发过泥石流,但“5.12”地震后,现场调查发现流域内多达9条支沟暴发了泥石流。本文针对该类潜在泥石流沟谷的特点,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其易发程度和发展趋势,计算其容重、流速、流量和冲击力等特征参数,对该类潜在泥石流沟谷的调查和防治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 吕韬, 杨建国, 吴孟, 何飞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306-1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针对目前常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在处理复杂地质条件,尤其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建筑边坡的评价过程中的不足!对该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以具体的工程实例为基础!利用FLAC3D软件对边坡在天然状态和施工开挖过程中岩土体的应力场与位移场进行模拟,分析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和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目前地灾评估中常用的边坡评价方法进行比较。 通过将两种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的对照发现,数值模拟方法在处理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 张君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312-1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地铁作为一种地下建筑,具有一定的密封性,其内部有显著的内热源。列车在区间内的运行,伴随着将输入的电能转换为热量排放到区间内。根据列车的运行状态,将发热量定量分析,拟合了单列列车在1000m隧道区间运行中,以不同最高时速运行时下,单次列车通过的区间的得热量。匀速运行时的列车产热占到了54%,制动过程的发热强度最大。将列车在区间内运动简化为物理模型,列车的运行的过程产热作为移动内热源,采用动网格技术模拟了区间隧道的非稳态热环境。对列车动态环境下的热量分配进行了线性回归,表明留在区间隧道内热量较小,大部分热量随着活塞风的传递作用进入前方站台和前方隧道区间,列车运行速度对热量分配存在不一的影响。

  • 黄少攀, 王方汉, 梁莉, 曾征, 刘乾勇, 黄木坤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1318-1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深部岩体处于高地应力、高温、高孔隙压力的环境。 这使深部岩体的组织结构、基本行为特征和工程响应均发生根本性变化,也导致深部开采中灾变事故的出现。 为了控制深部采场回采过程中的某金属矿深部采场的围岩稳定性,也为改善深部开采采矿技术经济指标,结合实际利用有限元程序!对某矿爆破回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采场顶板和间柱的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爆破作用对顶板和间柱造成的损伤作用。 研究表明!采场经过爆破回采作业后,水平及竖直向应力场的区域及位移场的区域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只是在数值上有所增加。 但塑性区发生明显变化。分析结果对采场的稳定性研究及地表沉降研究提供了参考。